城 市 废 物

分川|日常分享
▪️小红书同名

书单分享|安息即永生

·《第七天》

 

·作者:余华

 

-

 

讽刺|人性|文学|小说

 

“那是什么地方?”

 

“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
 

-



🌟豆瓣评分:7.8

 

终究还是没能躲过余华的书。

 

读过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看过《文城》,阅过《活着》,到底没经住《第七天》的考验。

 

「入坑较晚,因此阅读顺序是按自己意愿来的,并没有严格按照出版时间前后顺序阅读。」

 

再者,基于自身对猎奇的喜好和向往,这死后的视角又怎能少我一人的观摩?



-

 

《第七天》,单看这个书名就很容易联想到「头七」。

 

何为头七?人去世后的第七日。

 

一般来说,死者会在死后的第七天「回家」,而这《第七天》里所讲述的,便是主角「回家」的路。

 

全书经主角之口以第一人称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、所见、所闻之事与往事。

 

而那些力所不及的故事或故事片段则蝉蜕给与主角相关的他者,又由他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所遇、所见、所闻之事与往事。

 

但同样的,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将思维完全框死在「头七」这一概念上,反倒是更多的融入了《旧约·创世记》里关于上帝七日创世的理念。

 

-



 

「第一天创造了光,上帝将光与暗分开,称光为昼,暗为夜。」

 

第一天,「我」来到殡仪馆。

 

穿着不算体面的殓衣走进候烧大厅,厅里也分有贵宾候烧区和普通候烧区。沙发上的贵宾翘着二郎腿,高声阔论着自己昂贵的蚕丝寿衣和做工精致的骨灰盒。

 

似乎在比较谁的更贵。

 

说到最后,他们开始谈论各自的墓地,有人问「我」的墓地在哪里,「我」这才想起自己没有墓地。

 

“没有墓地,你到哪里去?”

 

有墓地的人死后有归宿,此为昼;没有墓地的不知去往何方,此为夜。

 

「我」最终还是离开了候烧大厅,按来时的路返回,一边思㣿着生前最后的情景,「我」不知道该到哪里去,也许回家的路上有「我」归宿的痕迹。

 

 

-

 

▪️值得一提的是,《第七天》里的每一则故事,都由我们曾无意间刷到过的,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改编而成。



 -

 

余华在《京华时报》里曾昭告过他对文学的欲望和野心:

 

▫️“将我们生活中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故事集中写出来。”

 

▪️“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,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。”

 

《第七天》由此而生,以至于它本身荒诞不经,但又犹如重锤一般狠落到每个读者身上,不断地通过敲击重落揭露这无可奈何的现实。

 

现实本身便是如此,真实而又荒诞,幸福和苦难交织,同时也有着比恨更绝望,比死更冷酷的存在。

 

但它同时又是温暖的。

 

它向我们描摹了一个美好的世界,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,不是世外桃源,但是十分美好。

 

“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,石头会向你微笑,河水会向你问候。

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,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,没有仇也没有恨……那里人人死而平等。”

 

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,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。

 

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底层世界的冷暖。

 

-

 

🔹书摘:

 

·我疑虑重重,知道自己死了,可是不知道是怎么死的。 

 

·没有人会来悼念我,只能自己悼念自己。

 

·疲惫的思维躺下休息了,身体仍然向前行走,走在无边无际的混沌和无声无息的空虚里。

 

·我看见很多的人,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,还有 一些有肉体的人,在那里走来走去。

 

·日复一日,他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守候在这里,期待着能见上我一面。

 

·我看见她走去,没有看见炉子房,没有看见墓地,看见的是她走向万花齐放之地。

 

·“那是什么地方?” “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


-

 

生活|日常|书单|分享|书荒必备|私人书单

评论

热度(63)

  1.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